查看原文
其他

难得一见指数十颗星!沉睡三、四千年,美貌依然清晰可见,“小河公主”竟然来北京了!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0-09-02

大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朵朵。
 
这篇文章会稍微有些吓人,如果胆子很小的盆友就可以退出去了。
 
但是,我还是激情洋溢的为你推荐展览来的!

「穿越3500年的一抹微笑」


2002年12月28日,新疆罗布泊。
 
一个由5人组成的考古小分队,在沙漠中已经走了3天。他们身上背着一个礼拜的口粮。其实也不多,就是一天两瓶矿泉水,两个小馕。这个时候,天气已经非常冷了,矿泉水冻成了冰疙瘩,化一点,喝一点。他们在寻找什么?
 
图源:公众号“一席”
 
他们在寻找一片不同寻常的墓地。这个地方,最早在193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发现,被称为“小河墓地”。

图源:公众号“一席”

当年,贝格曼仅发掘了12座墓葬,便因为中国时局而停止了之后的60多年里,再无人抵达。贝格曼曾留下考古报告《新疆考古记》,这些考古队员都熟读多遍。
 
下午5点45分,考古领队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感觉不太一样。于是他站上一个红柳包,观察四周。突然观察到东北边,啊一下子,兴奋起来。他要找的地方,终于出现在眼前。


图源:公众号“一席”
 
这就是小河墓地。整体面积有2500平方米,高7米多。 
 
日后闻名的“小河公主”,就是编号11号墓的主人。
 
伊弟利斯是揭开这个墓的人。掀开第一块盖板时,看到了保存完好、没有一点沙子的毡帽。
 
继续揭开第二块盖板,哗,额头露出来了。揭开第三块时,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发出惊叹:“哇,太漂亮了。
 
沉睡了三、四千年的她,拥有亚麻色的长睫毛,一头棕色卷发,高高的鼻梁,唇线还非常清楚。


耳朵里的博物馆·现场拍摄


“小河公主”身上的许多信息,成为考古学家们宝贵的研究资料:
她全身涂抹乳白色浆状物,经检测为乳酪;
她身上所挂的麻黄枝是研究中国中医药学、外科手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中医药学与西亚、南亚地区交流史的宝贵资料;
她身上穿戴的服饰,陪葬的器物,体现出她特别的身份; 
她出土棺木的结构可以让考古学家们了解当时的丧葬情景……
 
长久以来,“小河公主”都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外展情况极少。
 
如今我们十分十分幸运,可以在北京见到“公主”真容
 
而且,是带着她的船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千年黄沙,一起来了北京。 

实用信息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时间:2019.11.1-2020.2.28

(所有展品均于展期全程展出)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门票:免费,带好有效证件


特别提示校外观众请注意,根据北京大学校外观众入校规定,你可以提前7天预约周末入校,名额有限。下方二维码是北京大学预约小程序,请您根据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这个大展,为你还原真实的丝绸之路」

 
「等等,我们是去看“干尸”的吗?」
「这个展览,是不是很恐怖啊?」
「天呐,你怎么敢给“死人”拍照?」
 
如果你有以上想法,朵朵想先提前说清一些观点。
 
在公众眼中,去看一具“干尸”(确实是“干尸”而非“木乃伊”)固然会有些紧张、猎奇的心态,但我们大朋友小朋友们应该在心里记住,我们是抱着非常尊重、谦卑的心情,去看一件带着重大意义的展品。
 
展览中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而我们要做的,是去努力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这个展览在讲什么呢?其实它选择了“新疆”这个切面,为我们还原真实的丝绸之路。

 

倒计时海报 图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为什么选新疆?它地处亚欧大陆腹心,是丝绸之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正是沿着新疆天山、塔里木盆地而延伸展开的。
 
许多人眼里的新疆,富饶漂亮却偏远陌生。但事实上,新疆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中华文明则为新疆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在展品的细节中,处处有体现。
 
展览以新疆与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为线索,共分为三个章节。朵朵为你贴心的选出了14件不可错过的重要展品,并且绘制参观图:
 
(长按保存图片)


第一章节“联雪隐天山”:早期文明,桥梁作用

讲述了早在四万年前,新疆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的足迹。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新疆与东西方都有密切广泛的联系,在冶金、作物种植、动物驯养等重要技术的传播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贡献。

 

第二章节“影丽天山雪”:春秋战国,形成区域文化圈

讲述了在春秋战国时期,草原地带的游牧部族和沙漠绿洲中的城邦都在逐步发展,渐渐地演变为了汉代的“西域三十六国”,并且在游牧地区和绿洲地带中,都形成了一个个的区域文化圈。


第三章节“明月出天山”:西汉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讲述自汉宣帝开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天山南北,从此,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之后的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在西域地区设置军政机构,行使国家管理的权力,对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展览作为北大赛克勒博物馆为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大展(虽迟但到!),汇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木木美术馆11家博物馆的共70件(组)珍贵文物,不是好,而是非常好!
 
看完展览,你会真正感受到,这么多年来,不论如何恶劣的自然条件,也无法阻止人们想要“找到彼此”的脚步。
 
唯一的痛苦,就是北大校园太难预约了😢
 

「更多重点展品抢鲜看」

 
1
铜武士像 战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红铜合模浇铸而成的武士像,他的左右两手原来应该握有器物。他头戴希腊式武士盔,这种头盔在希腊瓶画、雕塑中极为常见,是中国和希腊化世界存在文化交流的物证。


2
营盘男子服饰 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组服饰出自营盘墓地15号墓,墓主人可能是当时西域城邦之一的墨山国的贵族。他大约25岁,遗体已成干尸。但是他随身衣物品质精美,色泽鲜艳,保存的极好。
 
他头枕鸡鸣枕,面带麻质面具。里面穿着淡黄色绢袍,外面穿着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jì)袍,上面的纹样体现出古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下身穿毛绣长裤,脚上穿绢面贴金毡袜,胸前及左手腕处各有一件小型冥衣。 
  
3
镶红宝石金面具 汉晋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以金片锤揲打制而成的面具,眉、眼、胡须均镶嵌红宝石。同一座墓葬中还出了罐、剑、杯、壶等大量金银器。
 
对于这批金器的年代和族属,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或认为是乌孙,或认为是魏晋时期的悦般,或认为是唐代的西突厥。根据出土墓葬的形制,这批金器属于乌孙的可能性较大。
 
4
人首牛头陶水注 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水注,造型源自来通(Rhyton的音译,小亚细亚和地中海地区常见流行的饮酒器具),细泥黄陶质地。
 
上端为盘口人首,头戴螺旋高帽,额广眉隆,深目高鼻,蓄络腮胡须,脸部喜气洋溢。下端为两角竖立的牛头,牛嘴作小圆口。形神毕肖,特点鲜明。


5
铜牛祭盘 战国
新源县博物馆藏
 
起源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祆(xiān)教(拜火教),而这应该就是一件祆教祭祀点火用的圆盘,上面有一圈栩栩如生的铜牛。
 
游牧民族的生活流动性大,所以会发展出便于携带的拜火祭坛。可以想像,当火焰燃烧跳动的时候,便会有一种动物奔走活动的视觉感受。
 
6
纳骨器 北朝
吐鲁番博物馆藏
 
这件长圆柱形的陶器,需要你站在小台阶上从上往下看,会发现里面有一副成年男性的骨架,还残存部分干枯的皮肉。“纳骨器”,是祆教徒收纳骨骸的具器。
 
7
克孜尔石窟171窟龟兹王族头像 北朝
木木美术馆藏
图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这是克孜尔石窟壁画,背面有德国探险队题记M.O.Q,与哈佛大学博物馆馆藏克孜尔壁画题记相似。应为1914年德国探险队第四次赴克孜尔石窟科考时由冯·勒柯克(Albert von LeCoq,1860—1930年)切取带回德国。

8
《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写本残卷 西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图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这是陈寿《三国志》写本残卷,内容为《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二》建安二十五年至黄武元年一节。迄今为止,新疆共出土过两件《三国志·吴志》写本残卷,展出的是第二件。 
 
从新疆出土魏晋时期写本来看,这两件的字体都比东晋、十六国时期简纸所见的字体更早,应该都写于西晋时期。也就是说在陈寿成书之后到西晋灭亡(315年)之前的短短二十年内,《三国志》已传写入新疆。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在新疆地区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深。
 
9
骨博具 十六国
北京大学西域都护府考古队藏
 
这件骨博具出土于卓尔库特古城晚期地层的魏晋十六国时期房址之中。将大型动物骨骼磨制成长方形。中空,两端各刻三道横槽,中间分别刻1至4个圆圈,每个圆圈中间有4个小圆,小圆中心带孔。
 
骨博具是中原地区文化娱乐生活中常见的器具,随着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中原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输入新疆,极大丰富了新疆地区的文化生活。

10
托盏侍女图 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是屏风画《弈棋图》中的一部分,绘在对弈者的身后,是一位束平髻,扎两个十字红头绳的侍女。她双手托茶盏,正小心翼翼地为对弈的主人进茶。
 
屏风画是中国古代置放室内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始于西周、春秋之际,汉唐时代盛行不衰。吐鲁番墓葬出土的屏风画说明当时新疆社会生活、居家布局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即使墓葬之中也仿效中原方式,将屏风画绘入墓葬之中以表现家居场景。

「延伸学习·纪录片推荐」

 

🎁

纪录片观看地址

长按二维码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给我留言“新疆”,我会手动发送给你哦~

手动发送 请耐心等待


实用信息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时间:2019.11.1-2020.2.28

(所有展品均于展期全程展出)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门票:免费,带好有效证件

特别提示校外观众请注意,根据北京大学校外观众入校规定,你可以提前7天预约周末入校,名额有限。下方二维码是北京大学预约小程序,请您根据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本文图片除特殊说明,均来自「耳朵里的博物馆」现场拍摄,部分文字内容来自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等了2年的穆夏展即将开幕

激动!这个展览足足盼了2年,「穆夏」超高颜值大手笔特展,终于来北京啦!
■石刻艺术博物馆
和故宫同岁,却藏着北京最美的秋色,不少老北京都“偏爱”这里!
■法国学院派大展
这座世界殿堂级的美术学院,终于又来中国办展了!竟然还免费,又要排长队了…

 为亲子家庭制作的博物馆音频导赏

 点击图片,免费收听 

 后台回复 见面礼

免费获取往期海量博物馆资源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阅读推广人

我希望为更多家庭缔造一座“耳朵里的博物馆”

看展攻略 / 国宝故事 / 世界文明 / 艺术启蒙

点个“在看”再走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